同济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许鹏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市2018年(上半年)房价热点图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16:53:15 | 只看该作者
        40年间,对外开放带来的外国资金、技术、先进设备和管理理念,帮助中国成就“奇迹”;中国则连续多年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超过30%的贡献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这种开放,既是中国对世界的开放,也是世界对中国的开放。40年间,外国对华投资的“单行线”变成了中外相互投资的“双向高速路”;中国从不少行业领域的跟随者“转身”为厚积薄发、弯道超车的领跑者;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欧班列,到亚投行、“一带一路”,中国提出的新机制、新理念,正在推动构建全球化新模式。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40年如一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更把梦想与现实的交相辉映,藏在了万家灯火的深处;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代一代人的青春,会慢慢消散,但他们星星点点的的故事,汇总起来,就是一幅令人热泪盈眶的画卷。
  18日上午,新华网微信发布"这就是1978的回答!"一文,为我们讲述那些时代变迁中平凡人前行的足迹。  
一、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姑娘们穿着的确良衬衫,留着披肩发,小伙子们烫着爆炸头,跳着霹雳舞,穿衣百搭,精神抖擞,衣着的变化,也是你拥抱世界的开始。
二、
  硌牙的包谷米饭,黑黑的硬窝头,过年才能馋上的一口肉......
  孩子们总盼望过年,兄弟姐妹穿着洗得发白的补丁花棉袄,全挤在狭窄的厨房里,眼巴巴地望着,母亲往锅里倒芝麻油,
  “妈妈,再多一点,就一点......”  
除夕晚上及初一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在中国北方一直沿袭至今。这是北京丰台区黄土岗公社刘甲村社员张占鳌一家在包饺子。
  那些味道你曾无比熟悉,但如今却再也找不到了......
三、
  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80年代,冰箱、彩电、洗衣机;
        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 
17#
发表于 2019-4-22 17:17:54 | 只看该作者
四、
  冒着黑烟的车头,承载着生活的艰辛,稳稳地碾过斑驳的轨道;
  铁路边上,搬运煤球的汉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糊口的担子,一趟又一趟、一筐又一筐…… 
1月21日,2000年全国春运开始。
  火车上的故事,是你的青春,也是你的奋斗......
未来的“三大件”,将会是生活埋下的最有趣的悬念;与你朝夕相处的那方天地,一定会给你越来越多的惊喜。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五、
  拿出饼干铁桶里,攒了半年的几块学费,攥着短短的铅笔头,日行好几十里,只为到课堂读一首唐诗。  
让孩子好好念书,在每个年代,都是永恒的“头等大事”......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招生工作会议,决定高考招生恢复统一考试制度。无数人的命运得以改变。
  微弱烛光下,伏案苦读,天不亮的凌晨,蹬着“大二八”自行车,四处奔波,只为争取一张“高考准考证”,坐着颠簸的拖拉机,赶往考点……
  “你高考了吗?” 
六、
  从前,车马慢,纸笺长,小小的邮票载着厚厚的思念,翻山越岭诉说衷肠。
挤在黑压压的电话亭,熬过数小时的等待,“次、次、次”拨号声音响起后,紧握着话柄的手心冒出细汗,终于,电话那头响起了日思夜想的声音。

        1978的回答告诉我们,今天的静好岁月,都是昔日的艰辛结成的果实;
  1978的回答告诉我们,历史见证着每个人的努力,记录了所有风雨兼程的足迹。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12:06:05 | 只看该作者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大漠戈壁日渐寒冷,但甘肃敦煌旅游依然保持着热度。        
     “往年进入冬季,旅客会逐渐减少。但今年列车仍然保持满员运行。”从兰州开往敦煌的Y667次列车是兰州铁路局“环西部火车游”品牌列车,这趟火车因设施先进、文化元素浓厚,广受游客青睐。列车长陈春艳告诉记者。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1979年1月份,敦煌被国家确定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正式起步。40年来,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文化交会的枢纽,敦煌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道路,“世界的敦煌”已经成为甘肃乃至全国响当当的旅游名片。
单一旅游变融合发展

  作为敦煌最负盛名的景点,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是敦煌旅游的风向标。莫高窟1979年开始对外开放时,年接待量为2万人次,目前单日最高接待纪录已达到此数字。

  与游客接待量同步增长的是敦煌旅游服务能力。1979年,敦煌只有官方招待所和敦煌旅社两家接待单位,200多张床位。目前,敦煌已有宾馆、农家客栈等400家,可达到4.5万人左右的住宿接待能力,全市直接旅游从业人数2.6万人。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敦煌市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17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已经占敦煌全市GDP的60%以上。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5-14 15:36:29 | 只看该作者
        记者了解到,敦煌市围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了“多规合一”总体规划、敦煌大景区建设规划、敦煌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等30余项规划,建立了旅游发展与城乡发展、产业聚集、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历史文化名城等规划体系。

  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詹顺舟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文化旅游作为敦煌的首位产业实现了三级跳:2012年至2013年实现了跨越发展的“第一跳”,旅游业增速由10年“翻番”实现了近乎两年“翻番”,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积蓄了旅游“红利”;2014年至2015年实现了融合发展的“第二跳”,文化产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从2013年的3.2%提高到2015年的8%,在甘肃省率先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2016年至2017年实现了转型发展的“第三跳”,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011年的4.31倍、5.21倍,“旅游+”“文化+”“互联网+”成为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守夜人”变“传播者”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十多年前,敦煌市文物局局长石明秀觉得自己只是个文物“守夜人”的角色。近年来,石明秀的工作理念转变了,“现在要让陈列文物的博物馆成为开放的公共文化资源平台,我们是文化传播者”。

  从以前的参观者寥寥无几,到如今高峰期日接待量可达8000人次,敦煌博物馆已成为游客了解敦煌厚重文化的一个窗口。如何让敦煌这座千年历史名城的文化资源变成影响力,敦煌市和甘肃省不断探索。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18:18:43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9月份,首届敦煌文博会举办,成为国内“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届。
甘肃省地貌类型分布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文博效应”带给敦煌最实际的红利便是境外游客人数激增。自2015年以来,敦煌境外游客以每年50%左右的增幅持续增长。除此之外,敦煌市还与敦煌研究院在纽约、巴黎、莫斯科、威尼斯等地联袂举办主题展、文化周,频掀“敦煌热”。

  詹顺舟介绍说,敦煌市正谋划开辟一个20平方公里的“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区”,构建“世界艺术游列、丝路商贸体验、大漠群奇探险、田园健康生活”四大板块,全面提升敦煌的国际化形象和品质。
“门票经济”变全产业链

  最近,敦煌市莫高镇甘家堡村吴兴科老人家的农家客栈暂时歇业了。“辛苦了一年,让儿子、儿媳出门旅游去,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吴兴科家的农家客栈距莫高窟游客中心只有5分钟车程,14间客房暑期旺季的时候天天爆满。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2:14:42 | 只看该作者
       在干净整洁的客栈里,吴兴科给记者算了笔收入账:14间客房住宿加餐饮,一年下来20多万元收入,自家八九亩地全部种大枣,卖给游客能有五六万元收入。“不仅是我们家,村里很多人都靠旅游挣钱。”吴兴科说,现在敦煌人外出旅游的也多了,前几天家里的孩子跟村里8户人家一起组团去南方旅游了。
甘肃省建设用地空间分布(90m)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在敦煌,越来越多的人像吴兴科家一样吃上了“旅游饭”。除兴建新的宾馆、饭店和旅社外,近年来农家客栈、农家院也在月牙泉镇、莫高镇和阳关镇等景区周边地区出现,敦煌旅游业从传统上以门票经济和接待服务为主的发展方式,向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齐全的方向过渡。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门票收入仅占敦煌旅游总收入的23%,“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游客在“购”和“娱”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渐提高,游客在敦煌的平均游玩时间由1.5天上升到2.3天。

  数据变化得益于敦煌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旅游+”综合效益逐步凸显。近年来,敦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更为丰富。

  “现在敦煌的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内涵更加丰富,旅游过程更加舒适。”敦煌市旅游局副局长贺雁鸿告诉记者,今年前10个月,敦煌游客接待量已达967万人次,预计全年可突破1000万人次。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6-21 21:00:17 | 只看该作者
        1978年前,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资匮乏。粮、油、肉、糖、棉、布等日常食品、用品,皆是凭票供应。那时,能购到诸如:的确良布,有机塑料纽扣,维尼伦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类货物,是极不容易的事。没有供销部门掌权人物的关系,想购到这些货,简直是痴心妄想。
        购不到贷是另一回事,就算能购到,钱从何来?中专毕业生月工资是28.50元,一年后转正,转正定级工资是34.50元。大学本科毕业转正是54元。只有这点工资收入,是无任何其它津贴或奖金的。农民的收入就更低了,最少的,一天劳动只能挣010元左右。农民是不允许私自挣钱的,私自挣钱是资本主义行为,将会要受到严厉的打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乡,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也一天天好转,一步步迈进了小康的美好岁月。 我们芦山县太平镇也和全国一样,历经了这一段由穷到富的难忘历程。  
更多相关知识请参考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一、穿着的变化
        计划经济时,人们穿的衣服,大多灰兰白三色。四个兜的中山服、军干服。热天能穿一件短袖白衬衫,也算是很“操”的操哥了。女装也十分简朴,在农村,几乎找不到一人穿裙装的。偶有城里人到农村,穿着裙子,也就是最时尚的“操妹”。衣裤普遍是打着补丁,甚至补丁重补丁。衣服补丁最多的是肩,裤子补丁最多的坐的那一方及膝盖部分。衣料洗得褪色,仍是舍不得丢弃的。一般人常是十年难添置一件新衣服。大人穿旧的衣服,剪去损坏部份,东拼西凑又改成小孩的服装,凑合一下又是几年。还有一种小孩穿的衣服,是用裁缝剪下的小布块。一个布片大约5公分见方,将这些布块,三角的,方形的,不规则的拼凑缝在一起,就成了布料。然后,制成衣服,花花绿绿,象万国彩旗。这种彩旗衣服,价格便宜,又不要布票,很受欢迎。有时,供销社也卖一些处理布料,消息传出,抢购者往往疯拥而至,排长长的队希望碰碰运气。但常常是排了半天,布没有了,只得垂头丧气,怨自已运气不好。
       冬天,穿着自制的棉袄,一件棉袄常常穿十多年还在穿。棉花往往成了板状,棉疙瘩硬硬的,依然用它御寒。穿在身上冷冰冰的。出门裹着袖筒,冷来缩着颈项,勾着背。就这样,打发着一年复一年的严冬。许多贫寒的家庭,虽然发了布票,但无钱买布料,只得偷偷的卖了布票,(布票是不准买卖的)换钱顾生活。
       人们常调侃说:“有钱的人,大不相同,身上穿的是灯草绒”。能穿一件灯草绒的衣服,那可不是一般的豪华。少数机关工作人员才玩得起,农民能玩灯草绒布料的则是凤毛麟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同济大学论坛

GMT+8, 2024-4-27 05:01 , Processed in 0.08593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